【《长城》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及其历史意义。
2.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最著名的建筑是什么吗?
学生:长城!
教师:没错,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关于长城的文章——《长城》。这不仅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更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历史厚重感的作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它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长城的?
2.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 长城的高大、坚固、蜿蜒曲折;
- 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精读品味(20分钟)
教师选取文中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如:“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提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比喻,把长城比作巨龙,形象生动,突出了其气势磅礴的特点。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 多用四字词语,如“巍然屹立”“连绵起伏”,增强节奏感;
- 描写细致,如“条石一块块”“城砖一块块”,体现出长城的坚固与宏伟。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长城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城的壮观。
提问:如果你站在长城上,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发言: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想到国家的强大,想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长城不仅是一道屏障,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 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以“我心中的长城”为题,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多媒体资源,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