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帮助同学们更高效地掌握文言文知识,本文整理了初中阶段常见的必考文言文篇目,并附上详细翻译,便于理解和记忆。
一、《论语》(节选)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时常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也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
二、《桃花源记》(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打鱼为生。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长,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艳美丽,花瓣纷纷飘落。渔人感到非常惊奇,继续向前走,想走到这片桃花林的尽头。
三、《岳阳楼记》(范仲淹)
原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翻译: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他们或许与上述两种人不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因外物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得失而悲伤。身居朝廷高位就忧虑百姓,身处偏远之地就忧虑君主。无论进退都感到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四、《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
先帝(刘备)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便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裂为三国,益州(蜀汉)疲惫困乏,这真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五、《小石潭记》(柳宗元)
原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静止不动;忽然间游向远处,轻快地来回穿梭,好像在和游人嬉戏玩耍。
结语:
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和理解。通过反复诵读和结合翻译,可以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