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13:57:12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一、基础知识(共30分)

1. 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拼音。(6分)

(1)酝酿( )

(2)伫立( )

(3)斑驳( )

(4)簌簌( )

(5)镌刻( )

(6)憧憬( )

2.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6分)

(1)他站在山顶,________地望着远方的山峦。

A. 惊叹 B. 凝视 C. 看望 D. 注视

(2)这篇文章语言________,读起来非常流畅。

A. 生动 B. 平淡 C. 呆板 D. 简洁

(3)她总是________地帮助同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A. 谦虚 B. 自私 C. 大方 D. 热心

3. 请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6分)

(1)他终于完成了任务。

(2)他认真地检查了每一个细节。

(3)他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4)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

正确顺序是: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4. 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12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

(4)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

(5)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__。

(6)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那年春天,我回到故乡,看见老屋门前的槐树依然挺立着,枝叶繁茂。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在树下读书、玩耍,那时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斑斑点点,仿佛撒满了金子。如今,树还是那棵树,但人已非当年之人。我坐在树下,心中感慨万千。

【乙】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甲】文中“我”回到故乡,看到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文中的“槐树”象征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乙】文中“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描写这个场景的目的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两篇文段,谈谈你对“故乡”和“理想世界”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

1. 写一篇记叙文;

2.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3. 字数不少于600字。

提示: 可以写一次考试、一次旅行、一次误会与和解、一次成功的经历等。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你的感受和收获。

参考答案(供教师使用)

一、基础知识

1. (1)yùn niàng (2)zhù lì (3)bān bó (4)sù sù (5)juān kè (6)chōng jǐng

2. (1)B (2)A (3)D

3. (4)→(3)→(2)→(1)

4. (1)柳暗花明又一村 (2)一览众山小 (3)海上明月共潮生 (4)更上一层楼 (5)黄河入海流 (6)清泉石上流

二、阅读理解

1. “我”回到故乡,看到的是老屋门前的槐树,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2. “槐树”象征了故乡、童年和回忆。

3. “桃花源”是一个宁静、美好、与世隔绝的理想世界。作者描写这个场景是为了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 略(学生可根据自身理解自由发挥)

三、作文

略(根据学生实际写作情况评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