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课件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课件,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1 03:55:18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课件】一、课程基本信息

- 学科:语文

- 年级:小学六年级 / 初中一年级

- 课文出处: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2. 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节奏和韵律。

3. 学习通过意象理解诗意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所表达的高洁情操。

- 感受诗中“寒雨连江夜入吴”的意境。

- 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 如何将古诗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图片:江南水乡、雨中的楼阁、古代送别场景等。

- 提问引导:“你们有没有经历过送别?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送别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看看诗人是如何表达离别之情的。”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配乐朗诵全诗,学生听读。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 解释重点字词:

- 芙蓉楼:地名,位于今江苏镇江。

- 辛渐:诗人的好友,即将离开。

- 寒雨:寒冷的雨,营造孤寂氛围。

-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灵。

- 玉壶:玉制的壶,象征高洁。

3. 品读赏析(15分钟)

- 分组讨论:

- “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 “洛阳亲友如相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一片冰心在玉壶”有什么深意?

- 教师引导总结:

- 诗人通过“寒雨”、“孤舟”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清、孤寂的送别氛围。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内心依然保持高洁、坚定的情操。

4. 拓展延伸(8分钟)

- 对比阅读:出示另一首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比较两者的异同。

- 小组合作:尝试用现代语言改写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5. 总结升华(2分钟)

- 回顾诗歌内容与情感。

-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面对离别与挑战?

-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板书设计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意象:寒雨、孤山、玉壶

情感:孤寂、坚定、高洁

手法:借景抒情

```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 用自己的话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冰心玉壶”。

3. 选择一首送别诗,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使用)

本节课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增强对古诗的理解力。同时,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推荐

- 《唐诗三百首》(儿童版)

- 古诗动画视频(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相关资源)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片段(适合课后拓展)

八、附录:古诗朗读音频(可选)

(建议教师准备轻柔的背景音乐,如古筝曲《渔舟唱晚》等,营造诗意氛围。)

结语:

《芙蓉楼送辛渐》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表达高洁志向的佳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