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阴符经全文及注释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阴符经全文及注释,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2 02:21:13

阴符经全文及注释】《阴符经》是一部深奥的道家经典,相传为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所著,亦有说法认为是唐代道士李筌所传。其内容以简练的语言阐述了天地运行、阴阳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哲学思想,被誉为“神仙之秘诀,帝王之法宝”。本文将完整呈现《阴符经》原文,并结合历代注释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精髓。

一、《阴符经》全文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知天之机,而达天之极。

观天之道,不违天时;

守天之行,不失其宜。

五行之气,各有所主;

四时之序,不可紊乱。

圣人知天,故能制物;

愚人不知,故受制于物。

中篇: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可道非道,可名非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下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是故,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二、注释与解析

1.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这句话强调了观察自然规律、顺应天道的重要性。古人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天地运行的法则,才能做到“无为而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五贼”指的是五行之气(金、木、水、火、土)的变化,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心为五脏之主,若能掌握五行之理,便可顺应天道行事。

3.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这句话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虽小,但若能修养身心,便能与宇宙相应,掌控万物的变化。

4.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道并非虚无缥缈,而是真实存在且具有规律性的力量。它不依赖言语表达,却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5.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过多的言语反而容易陷入困境,不如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中庸,方能长久。

6.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万物虽繁杂,但最终都会回归本源。圣人通过观察万物的循环往复,领悟大道的本质。

三、结语

《阴符经》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指导人生实践的智慧之书。它提醒我们顺应自然、内修外养、知行合一。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皆可从中汲取灵感。通过深入研读与实践,我们或许能在纷繁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方向。

如需进一步探讨《阴符经》中的具体章节或与其他经典(如《道德经》《易经》)的联系,欢迎继续交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