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曹娥碑译文】《孝女曹娥碑》是东汉时期为纪念孝女曹娥而立的一篇碑文,内容记述了她为寻找父亲遗体而投江寻父的感人故事。该碑文不仅体现了古代对孝道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风貌。以下是对《孝女曹娥碑》原文的翻译与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原文概述
《孝女曹娥碑》全文约300字,主要讲述了曹娥的父亲曹盱在一次祭祀活动中溺水身亡,曹娥年仅14岁,悲痛欲绝,不顾家人劝阻,沿江寻找父亲遗体,最终在第五日投江自尽。后人感其孝行,为其立碑纪念。
二、译文与总结
原文句子 | 翻译 | |
曹娥者,上虞人也。 | 曹娥是上虞人。 | 介绍曹娥的籍贯。 |
父盱,能抚琴,巫祝之术。 | 她的父亲曹盱擅长弹琴,通晓巫术。 | 说明曹娥父亲的才艺与职业。 |
江神有庙,岁时祭之。 | 江中有神庙,每年都会举行祭祀。 | 描述祭祀活动的背景。 |
元嘉元年,五月五日,父为巫祝,祭于江边。 | 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五月五日,她的父亲作为巫祝,在江边举行祭祀。 |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 |
船覆,父没于水。 | 船翻了,父亲被淹死。 | 讲述父亲溺亡的经过。 |
娥年十四,哀恸,昼夜不息。 | 曹娥十四岁,极度悲伤,日夜哭泣。 | 表现曹娥的孝心与悲痛。 |
遂沿江哭,求父尸。 | 她沿着江边哭泣,寻找父亲的尸体。 | 展示曹娥的执着与孝行。 |
五日不得,乃投江而死。 | 五天没有找到,于是跳江自杀。 | 描述曹娥的结局。 |
后人哀之,为立碑。 | 后人感动,为她立碑。 | 表达人们对曹娥的敬仰与纪念。 |
三、文章总结
《孝女曹娥碑》是一篇具有浓厚道德教化意义的文章,通过讲述曹娥为父寻尸、最终投江殉父的故事,弘扬了“孝”这一儒家核心价值观。文中虽语言简练,但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孝道的崇敬与推崇。
此碑文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资料,为我们了解东汉时期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以及家庭伦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语:
《孝女曹娥碑》以其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深刻的道德寓意,成为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提醒我们,孝不仅是责任,更是情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