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 是怎么一回事】“太息”这个词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其实它在古代文献中并不罕见。它常出现在诗词、史书或哲学著作中,意思也较为特殊。那么,“太息”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来的?本文将从含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什么是“太息”?
“太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 tài xī,意思是叹气、长叹。它的字面意思是“大叹”,强调的是情绪的强烈和深沉。古人常用“太息”来表达内心的忧愁、哀怨、感慨或无奈之情。
例如:“太息而长歌兮,聊以自慰。”(出自《楚辞》)
二、“太息”的来源与出处
出处 | 内容 | 说明 |
《楚辞·九章·思美人》 | “太息而长歌兮,聊以自慰。” | 表达对美好事物无法实现的叹息与无奈。 |
《左传》 | “太息曰:‘吾不能以礼事人,而以怒加于人,其不义也。’” | 用于描述人物情感的流露。 |
《庄子》 | “太息以为之,莫若以无言。” | 表达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 |
唐宋诗词 | 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中也有使用“太息”一词,多用于抒发个人情怀。 | 体现文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
三、“太息”的常见用法
“太息”一般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表示一种深沉的情绪表达。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诗歌、散文或历史题材的作品中仍可见到。
- 例句1:他望着远方,太息一声,心中满是惆怅。
- 例句2:面对国破家亡,他只能太息而泣,无能为力。
四、“太息”与其他类似词语的区别
词语 | 含义 | 与“太息”的区别 |
叹气 | 简单的出气动作 | 更偏向日常口语,语气较轻 |
长叹 | 长时间的叹息 | 与“太息”相近,但更强调时间久 |
感叹 | 对事物的感叹 | 多用于表达赞美或惊讶,不带负面情绪 |
哀叹 | 表达悲伤 | 与“太息”相似,但更强调悲伤情绪 |
五、总结
“太息”是一种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汇,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用来表达深沉的情感,如忧愁、哀伤、无奈等。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太息 |
读音 | tài xī |
含义 | 叹气、长叹,表达深沉情绪 |
出处 | 《楚辞》《左传》《庄子》等 |
用法 | 多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表达情感 |
近义词 | 叹气、长叹、哀叹 |
反义词 | 欢笑、喜悦 |
现代使用 | 较少,多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 |
如果你对“太息”还有兴趣,可以进一步研究古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你会发现许多类似的词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