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预备姿势、起跑动作和加速阶段的协调配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反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技术要点,提升起跑反应速度和启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蹲踞式起跑的正确姿势和起跑时的爆发力运用。
- 教学难点:起跑后身体重心的合理转移及步频与步幅的协调控制。
三、教学准备:
1. 场地:田径场或室内跑道,确保地面平整、安全。
2. 器材:起跑器(可选)、标志桶、计时器、哨子等。
3. 学生准备:穿运动服和运动鞋,提前热身。
四、教学过程:
1. 准备活动(5分钟):
- 跳绳热身:每人跳1分钟,活动全身关节。
- 动态拉伸:高抬腿、后踢臀、侧弓步等,激活腿部肌肉。
2. 导入新课(2分钟):
- 提问互动: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起跑有几种方式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蹲踞式起跑。
- 展示视频:播放短片展示优秀运动员的蹲踞式起跑动作,激发学生兴趣。
3. 新授内容(15分钟):
- 教师讲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① 预备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着地,后脚跟抬起,膝盖微屈,身体前倾,双手撑地。
② 起跑动作:听到信号后,迅速蹬地发力,身体向前上方冲出。
③ 加速阶段:起跑后保持身体前倾,加大步幅和步频,逐渐转入途中跑。
- 教师示范动作,强调关键点,如身体角度、手臂摆动、蹬地力量等。
- 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 分组练习(10分钟):
-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轮流进行起跑练习。
- 教师设置起点和终点,学生依次进行起跑测试,记录成绩。
- 组内互评与教师点评结合,指出优缺点,鼓励进步。
5. 游戏竞赛(5分钟):
- 设计“起跑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强调规则和安全,确保比赛有序进行。
6. 放松整理(3分钟):
- 慢走放松:学生沿跑道慢走,调整呼吸。
- 静态拉伸:重点拉伸大腿、小腿和肩部肌肉,防止运动损伤。
7. 总结与布置作业(2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
-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蹲踞式起跑模拟练习,并录制视频提交。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蹲踞式起跑的基本技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个别学生的动作规范性上仍需加强,后续教学中将注重分层指导,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六、注意事项:
- 注意安全,避免因起跑动作不当造成受伤。
- 强调纪律性,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