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名称:
《我爱我家》
二、活动班级:
小班(3-4岁)
三、活动时间:
2025年4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四、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激发他们对家的热爱和依恋。
2. 认知目标: 让幼儿初步了解“家”的概念,知道家中有哪些成员和物品。
3.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五、活动准备:
- 家庭照片若干(教师提前收集)
- 绘本《我的家》
- 彩纸、画笔、胶水等手工材料
- 家庭成员头饰(爸爸、妈妈、宝宝等)
- 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
六、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家》,引导幼儿安静聆听。
提问:“你们听到这首歌里讲的是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引出“家”的主题。
2. 情境导入(8分钟)
教师出示绘本《我的家》,带领幼儿一起阅读。
边读边提问:“你家里有谁?你们平时在家做什么?”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家人的名字和日常活动。
3. 互动游戏:我是小小家庭成员(10分钟)
教师准备家庭成员头饰,邀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爸爸、妈妈或宝宝。
组织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如“我们一起吃饭”、“我们一起玩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家庭的温馨。
4. 手工活动:我爱我的家(1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纸、画笔等材料制作“我的家”。
可以是家庭成员的画像,也可以是家里的物品(如沙发、桌子、电视等)。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完成后展示作品并简单介绍。
5. 总结与分享(7分钟)
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作品,并说说“我爱我的家”这句话。
教师总结:“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要爱护家人,也要爱我们的家。”
七、延伸活动建议:
- 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内容。
- 在教室设置“我家照片角”,供幼儿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
- 开展“我为家人做件事”活动,如帮妈妈拿拖鞋、给爸爸倒水等。
八、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听、说、玩、做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建立对“家”的初步认识。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家庭相关的主题内容,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九、注意事项:
- 注意个别差异,关注内向幼儿的表现,给予更多鼓励。
-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或易碎材料。
- 活动结束后及时整理材料,保持教室整洁。
附:参考绘本推荐
《我的家》(作者:[作者名])
《我爱我的家》(作者:[作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