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为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推动隐患排查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适用于本企业所有部门、车间、班组及相关作业场所。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1.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应定期听取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汇报,并督促整改落实。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隐患排查工作的统筹安排、监督检查和信息汇总。
3.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应组织开展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并上报隐患。
4. 员工应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报告,不得隐瞒或拖延。
三、隐患排查内容与方式
1. 隐患排查应涵盖生产设备、作业环境、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人员行为等方面。
2. 排查方式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检查等,确保不留死角。
3. 对重点区域、关键设备、高风险作业环节应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四、隐患分级与分类管理
1. 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一般隐患、较大隐患和重大隐患三级。
2. 一般隐患由相关部门立即整改;较大隐患需制定整改计划并限期完成;重大隐患应停产整顿,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 所有隐患均应建立台账,记录隐患发现时间、地点、类型、责任人、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
五、隐患治理与反馈机制
1. 发现隐患后,应第一时间采取临时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 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现场处理;对于需要时间整改的,应制定整改方案并明确时限。
3. 整改完成后,应由相关责任人进行复查确认,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4. 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反馈机制,确保问题闭环管理。
六、培训与宣传
1.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通过宣传栏、内部简报、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
3. 对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增强员工的警觉性和防范意识。
七、监督与考核
1. 企业应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 对未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隐瞒不报或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人,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3. 定期组织内部审计,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八、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相关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实施细则,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企业将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构建起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