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七步成诗的出处和释义

2025-10-19 09:26:26

问题描述:

七步成诗的出处和释义,在线等,很急,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9 09:26:26

七步成诗的出处和释义】“七步成诗”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文学》。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思维敏捷、文采出众,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优美的诗句。下面将从出处、故事背景及释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七步成诗”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文学》篇中,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在兄弟争权的背景下,面对曹操之子曹丕的威胁,仅用七步时间便吟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的故事。此典故不仅展现了曹植的才思敏捷,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

该成语现多用于赞美他人才华横溢,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创作。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也体现了古代对文人学士的高度尊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七步成诗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
作者 刘义庆(南朝)
故事背景 曹植在兄弟争权中,被兄长曹丕逼迫,仅用七步时间即兴赋诗,展现才华。
原文内容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寓意 赞美才华横溢,反应敏捷;也隐含对骨肉相残的批判。
现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人思维敏捷、文采出众,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优秀作品。
文化意义 体现古代对文人学士的重视,也反映当时的政治与伦理冲突。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七步成诗”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生动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人文精神。

以上就是【七步成诗的出处和释义】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