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糠自照出处于哪里】“然糠自照”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追求,也展现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那么,“然糠自照”这一成语究竟出自何处?下面将通过和表格的形式,详细解析其出处与含义。
一、
“然糠自照”最早见于《后汉书·王充传》。原文为:“家贫无灯,尝以柴火燃之,名曰‘然糠’,夜则燃之以自照。”意思是说,王充家境贫寒,没有灯油,就用烧过的稻壳(即“糠”)作为燃料,在夜晚点燃来照明读书。这种艰苦环境下仍坚持学习的精神,被后人称为“然糠自照”。
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在艰难条件下依然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意思。它不仅表达了古人求知若渴的态度,也象征着一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然糠自照 |
出处 | 《后汉书·王充传》 |
原文出处 | “家贫无灯,尝以柴火燃之,名曰‘然糠’,夜则燃之以自照。” |
含义 | 在贫困或艰苦条件下仍然勤奋学习、坚持读书的精神。 |
引申义 | 表现一个人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刻苦求学的态度。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学者在逆境中求学的精神,具有励志教育意义。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扬他人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精神。 |
三、结语
“然糠自照”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志,便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我价值。在今天,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