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唐代李白的诗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写于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之时,表达了他多年漂泊后终于得到朝廷重用的喜悦与豪情。
全诗如下: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诗人归家时的田园景象和家庭温馨场景,接着写到自己虽有才华却迟迟未得施展,如今终于有机会前往京城为朝廷效力,心中充满豪迈之情。最后两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是将诗人的自信与豪放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以“我辈岂是蓬蒿人”自喻,表明自己并非平凡之辈,而是怀揣壮志之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这种自信与乐观的精神贯穿全诗,展现了李白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对未来的憧憬。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在人生转折点上的激动心情以及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这也体现了李白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他总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