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原文】一、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爱莲说》。原文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莲花高洁品格的赞美,强调其纯洁、独立、不可轻慢的特质。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现代语境中常被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具有极高的道德、艺术或精神境界,让人敬仰但难以亲近或随意对待。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尊重,也暗含了一种距离感和敬畏感。
以下是对该句的出处、含义及现代应用的简要总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刘禹锡《爱莲说》 |
原文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作者 | 刘禹锡(字梦得) |
时代 | 唐代(公元8世纪) |
作品背景 | 《爱莲说》是刘禹锡借莲言志,表达自己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
句子含义 | 表达对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强调其不可轻易亵渎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高尚、纯净、值得尊敬的特质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子”人格的推崇 |
语言风格 | 简练典雅,富有哲理 |
相关典故 | 与“出淤泥而不染”并列,成为描写高洁人格的经典语句 |
三、结语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出自古代散文,但其思想内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美好、高尚的事物时,应保持敬畏之心,避免轻慢与功利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的尊重,还是对艺术、文化的欣赏,都应以一种庄重而审慎的心态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