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是林海音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她的散文集《城南旧事》中。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在书店里偷偷读书的经历。这篇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在物质匮乏环境中的成长历程。
故事发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背景之下,主人公因为家境贫寒无法购买书籍,但又对阅读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她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窃读”。这里的“窃”并非指偷窃,而是借用这个字来表达一种隐秘而微妙的状态。主人公经常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到书店假装浏览图书,实际是在享受阅读的乐趣。然而,这种行为并非毫无风险,她需要时刻警惕店员的目光,以免被发现而驱赶出去。
文中详细描述了主人公在书店里的各种心理活动与行动细节。例如,在翻阅书籍时,她会根据书架的高度调整自己的站姿,有时甚至要踮起脚尖;当遇到感兴趣的章节时,则会加快速度默念,生怕时间不够用。此外,她还学会了观察其他顾客的行为模式,以此作为掩护自己长时间逗留的理由。这些生动具体的场景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对于知识的执着追求,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下普通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窃读记》不仅仅是一段个人回忆录,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揭示出即使在艰难条件下,人们依然能够凭借智慧与毅力去追寻精神世界的富足。同时,通过对主人公复杂情感状态的刻画,作品还引发了关于教育公平性等问题的思考。
总之,《窃读记》以其质朴的语言风格和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打动人心,成为许多读者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怀抱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我价值。